罗伯特·卡帕是匈牙利人,1913年生于布达佩斯,原名安德烈,卡帕是他的笔名. 他17岁时就立志要当摄影家.在柏林大学求学后,先在柏林
马克.吕布 马克·吕布Marc Riboud1923生于法国的里昂。在他14岁时,他父亲给了他一台柯达相机,从此马克·吕布就与摄影结下了不
1940年生于大连,祖籍山东荣成。1963年毕业于长春电影学院摄影系,在黑龙江日报社做记者20年,在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新闻系执教15
1944年2月8日:生于巴西。1968―1969年(24―25岁):在巴西圣保罗大学和美国Vanderbilt大学获经济硕士学位。供职于巴西政府的经
安妮·哥蒂斯 (Anne Geddes) 出生于澳大利亚,现居住新西兰的奥克兰,为新西兰职业摄影家学会的成员。安妮.哥蒂斯以其非凡的想象
本世纪的同龄人——九十三高龄的中国著名摄影家吴印咸,从事摄影工作已经七十余载。二、三十年代吴印咸从事摄影活动的初期,他所
郎静山(1892年—1995年),浙江兰溪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一生酷爱摄影,精研
解海龙,著名摄影家。现任北京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北京广角摄影学会副会长、《大众摄影》杂志编委。1996年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特殊
广告最重要的就是创意,意大利DLV BBDO广告公司为某公司产品拍摄了一组海报照片,海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年轻情侣从第一次相遇,热烈的爱情开始,一直到感情的最后一
澳大利亞攝影師Amy Haslehurst,現居住在珀斯,專注於肖像和觀念攝影,這組作品模特選
Tracy Tomsickova唯美儿童摄影作品欣赏,经典儿童摄影作品欣赏。国外儿童摄影作品欣赏
“牛奶外衣”让不少人大为惊叹,当流动的液体撞击到模特柔软的身体上,总会迸发出别样
Thomas Wuhrer,一位德国摄影师,住在德国的蒂宾根大学。12岁时候开始对艺术产生了兴趣
2013-9-4 09:00| 发布者: ooidea| 查看: 9061| 评论: 0
郎静山(1892年—1995年),浙江兰溪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一生酷爱摄影,精研摄影艺术创作无数,在20世纪中前期,以集锦摄影独步天下。郎静山的作品曾成功地打入世界众多的摄影比赛。从1932年他的《柳荫轻舟》入选日本摄影沙龙后,紧接着他的《春树奇峰》又入选英国的摄影沙龙。从此以后,他的集锦摄影就频频在世界的沙龙摄影上得手,前后共有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龙摄影界展出。曾经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 ![]() 郎静山(1892—1995),1892年生于江苏淮安,浙江兰溪游埠镇郎家村人。他的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12岁时,郎静山进上海南洋中学读书,在图画老师李靖兰处学会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于是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郎静山先后进入上海《申报》与《时报》,成为中国最早摄影记者。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可是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摄制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和俊秀的风格。这些作品,受到人们的好评。 1928年11月,周瘦鹃在参观华社2届影展之后写道: 郎静山竹枝一帧,裱以黄绫,题曰板桥画本,观其清影婆娑,宛然板桥道人手笔也。 此后,郎静山专注多底合成的集锦摄影。1934年,其的第一幅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在英国摄影沙龙入选。从此,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中独树一帜。 在谈及集锦摄影的创作时,郎静山写道: 摄影固属于科学,然亦具别有纪象以外之情趣,故其艺术必赖理法与技术之综合。窃以中国绘画艺术,有数千年之历史,而理法技术已达神妙之境。摄影为图画,绘画亦为图画,其工具虽异而构图之理则相同,尤以集锦之法,更能与画理相通。 集锦照相,即选择摄影多数底片里景物配合于一纸而参融之,亦即舍画面之所忌,且取画面之所宜者之成也。 郎静山早期创作,多是表现佛门幽静、独坐赏溪者、悠闲汲水之人,及山水风光、亭台楼阁。后来,其以鹤、鹿为题材,创作了《翠竹仙禽》和《绿荫双侣》、《松鹤延龄》与《鹿苑长春》等作品。 20世纪60年代起,郎静山转而创作带人物风景,模特儿主要为国画大师张大千。其将道家装束的张大千,作为集锦山水中主角,创作了《松荫高士》和《松荫静坐》、《飞泉幽涧》等作品。这一些作品,有一些是模仿古代著名画家之作,如《松荫高士》和南宋马麟的《静听松风图》十分相似。 郎静山集锦摄影,仿国画和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中模仿传统国画,题材与主题意趣,多取自古画及古诗词,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统一,既具有个人艺术风格,又有着鲜明民族特色。正如美国摄影学会会长甘乃第(Kennedy)所指出的: 郎先生是中国人,且又研究中国绘画,因此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第一个人。 1995年4月13日,摄影大师郎静山在台北逝世,享年105岁。 艺术评价 在1928年11月周瘦鹃在参观华社2届影展后写道:郎静山竹枝一帧,裱以黄绫,题曰板桥画本,观其清影婆娑,宛然板桥道人手笔也。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仿国画、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上模仿传统国画,题材和主题意趣,多取自古画、古诗词,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的统一,既具有个人的艺术风格,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正如美国摄影学会会长甘乃第(Kennedy)所指出的:郎先生为中国人,并且又研究中国绘画,所以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个人。 郎静山的艺术之路和际遇与张大千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曾努力地希望被世界所接受。只是郎静山缺少张氏和西方顶尖艺术大师会晤这一节,但却比张幸运得多的拿到许多国际奖牌。张大千一直在冥思苦想怎样将中国的笔墨与世界接轨,从而达到自我人生的顶峰。而郎静山是用照相机与感光材料,千方百计地弄出中国画的味来。 郎静山的艺术一直在西方主流语门外徘徊,接纳他的只有崇尚古典优美一流的沙龙摄影圈。后来所获的殊荣,也因是暗合了开放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崛起的大环境和西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崇尚中国老庄哲学及孔儒之学的时尚。 郎静山的摄影对国人来说,还是颇得一部分人的赏识的。这缘自中国自有的文化语境。他用摄影的方式营造模仿中国古典绘画的效果,几乎从未与他所生活的时代生活发生过联系。在他苦心经营他的艺术时,正是中国人面临危难时期。当时的中国知识艺术界喊出了“国防文学”、“救亡文学”、“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等口号,其时的摄影界也相应喊出了“国防摄影”的口号,表达了中国摄影家在历史抉择前的良知。在另一些摄影家将自己的镜头瞄向枪口下奋勇抗争的同胞之躯时,郎静山则在暗房红灯下精心拼对山高水远和小桥流水的集锦作品,琢磨揣测西方人的审美口味。他用照相机拍了许多的山影树景的素材,然后再找若干演员,装扮成仙风道骨的老人或村野樵夫或田野牧童拍成照片,再用暗房拼放的技法洗印合成。这样,一幅幅中国人眼熟耳闻的,酷似水墨山水画的照片就诞生了。它比用笔绘制的水墨画更逼真,能让国人一贯想象中的神仙真身再现,让虚无缥缈的梦想又接近真实一步。这有些象杨柳青年画制造,因为它所有意象的构成均来自历史的类似版本,是中国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陈规老套。这对中国文化陌生的西方人有些新奇,但对有创造意识的中国艺术家来说,不过是一个会取巧的现代工艺匠人的平庸之举。 也有人认为郎静山一味模仿、拼凑古人的意象,没有艺术创造的意义。 ![]() 郎静山《金波泛筏》 ![]() 郎静山《鹿苑长春》 ![]() 郎静山《松鹤延龄》 ![]() 《松荫高士》 ![]() 《春树奇峰》 ![]() 《湖山揽胜》(上为全图,下为局部) |